2016年3月18日,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莅临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指导语文组教学工作。早7:50,庞教授来到了山大附中智慧教室,听取了初中语文组郭琳老师和李欣老师的研讨课。郭老师讲授的是初一下册鲁迅先生《社戏》一课,这节课以迅哥儿的母亲期待孩子月夜归航为情境导入,整节课围绕迅哥儿在看戏过程的心情变化,让学生通过曲线图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这样的环节设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激烈的小组讨论中针对曲线图中呈现的异同,展开了充分的争辩和讨论。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析,学生不仅理解了迅哥儿的心情变化,也明确了在叙述中表达情感的方法。课堂最后,通过对文本中“好戏”、“好豆”的内涵的交流,学生真正理解了迅哥儿的童年世界,其内在关于自己成长的回忆也被唤醒了。
李欣老师讲授的是初二下册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同学们主要从母亲对胡适的影响来出发提出问题,整堂课围绕一个“忍”字,从母亲在大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从“身教”的角度谈母亲对胡适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后再从母亲与胡适的关系,从“言传”的角度谈母亲对胡适的直接影响。并巧妙地引用了数学上的“时间轴”来补充了母亲一生的故事,从课堂内走进文化大视野中。
短暂的休息过后,在两位老师说课的基础上,庞维国教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庞教授先从整体上对两位老师的授课予以了充分肯定,特别是郭老师引导学生针对文本细微之处的品析,以及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胡适母亲性格,体会母子深情的独特方式。同时,庞教授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郭老师的课可以增加对文本工具性内容的讲授,增加叙述中情感表达的方法的指导,上课节奏可以再慢一点,更多关注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文本生长点;李老师的课也可以更多展现胡适母亲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同时代母爱的表达方式,同时增加对语言运用方面的指导。两位老师在庞教授点评过后均表示要继续努力,根据庞教授的点评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与反思。
之后,高平老师针对附中数年来形成的教学风格和传统向各位老师做了以“文化视野大课堂”为主题的报告。高平老师从语文教学理念开始讲起,表达了语文组对语文教学的独到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尝试。语文学科的使命,不仅是给学生传递语文基本知识,而且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将“语文教学”这一概念转换为“语文教育”,让学生在文字世界中真正受到心灵的触动和感发。“文化视野大课堂”不是仅仅专注课本,它更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下午“转战”一楼多功能报告厅,由语文教研组长高平老师主持。首先迎来的是邹子韬、张萍、李彦三位老师的简短报告。邹子韬老师以山大附中语文组的读书报告和读书交流周为汇报内容,向大家展示了山大附中孩子读书报告的“前世今生”,并展示了初一孩子们系统有效的读书记录,同时子韬老师也将初二年级孩子们读书交流周的情况系统地介绍给大家。张萍老师围绕语文组的经典活动母亲小传和春天日志展开汇报,讲述了母亲小传的设计理念,并向大家呈现了学生的作品。春天日志则体现的是多学科的融合,学生们的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展示了图文并茂的美好春天。李彦老师将三月文学社推介给大家,不仅向大家展示了三月文学社精彩纷呈的文学活动,更是让我们了解到文学社活动背后的文化视野的语文课堂。
庞教授给予语文组老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庞教授说,山大附中语文组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基,以生活为语文的内容,生动、真实、有细节、有感悟。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是真实性的学习、综合性的学习,也是有文化和文学,有语言能力的学习,极富特色。
随后,庞教授又基于他丰富的学养和高深的理论知识给全体老师就学习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报告。让大家受益匪浅,在教学中又有很多的收获。
【作者:文/陈维丽、郭琳 图/郭琳、王金锋、邹子韬 来自:语文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