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KE CHENG JIAN SHE
    一尺阳光云雾散
    发布时间:2018-08-26      点击次数:4568

    ---记2018年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骨干教师培训暨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设研讨会(三)

     

    7月14日,一场雷雨涤清了牧牛山下的尘埃,辅仁报告厅迎来了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与杨向东教授。上午,王教授为集团各校区骨干老师带来了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科学课程设计》报告;下午,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老朋友——杨向东教授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两位教授还在听取部分学科课程建设相关汇报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这让不少老师感叹,颇有“云开雾散”之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课程设计

    首先,王教授从引人深思的三个问题即:当下与未来的冲突、学生未来发展的高质量课程设计及如何处理课程“变与不变”的关系入手,为老师们阐述了核心素养基于国家“立德树人”的形势需求和国际背景。

    王教授指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思考力、实践力、创造力、忍耐力、融入课堂、合作精神、社会责任等等,都在“立德树人”这个大框架下,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核心素养,而课程作为一种有效媒介与载体,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

    在贯通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建构下,王教授从课程设计、育人要素、课程形态、课程整合、主题架构等几方面进行了理论与案例的讲解。老师们在王教授一个个如临其境的事例中,反思教学、思考课程、内化素养,不论是面对小学生“地球仪”的故事,还是高中生“制取氧气”的课例,其背后的教育真谛,都令人深思。

    然后,李琳老师作为化学课程团队代表进行了《让课程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之基》的汇报。王教授首先对李琳老师化学团队的理论素养提出了高度评价,结合国内外课程经验指导教学,并建构集团特色的课程体系是走在国内前列的,不过,任何课程的生成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而发,以人为本的课程融合才是整个课程建设的前提。

    会后,王波院长也提出了“离学生近一点,再近一点”的课程研发等各项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QQ图片20180826105815.png

    杨向东教授强调了核心素养四个关键理念。首先,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其次,真实情境是活动载体;第三;领域知识是必要基础;第四学习方式变革是实现途径(见上图),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指明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

    杨教授指出,想要对核心素养进行全方位把握,就要对时代背景进行全方位的认识。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很多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因此,学校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恰恰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杨教授表示,因此,各位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助于学科知识学习的有效思维环境。换言之,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科环境的塑造中与营造者。

    基于核心素养,针对某一学科课程来说,学科内容的设计,要注意学科情境的创设,活动必须放到真实情境中去,才能让学生通过情境进行思考,并形成思维模型,从而作用于实践;学科大观念和知识技能的结构化,突出学科实践,渗透学科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这也就是领域知识,这里的领域知识不仅仅是指学科知识,更是对学科所承载的价值观念的反思。

    “于是,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杨教授指出,过去是自下而上的,有固定的套路与模式,而现在应该是自上而下的,通过呈现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社会与世界的兴趣,并付诸于实践。


    专家点评:课程建设的速度与质量让人吃惊

    在听取数学与创新两个小组的课程建设汇报后,杨向东教授对于这短短一年来,集团课程建设的速度与质量感到震惊。“我从未想到我们的进展会如此迅猛,这样的变化让我感到吃惊。”杨向东教授表示,部分项目组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付诸于实施了,相信这样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成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仍然有个别问题需要引起每一位课程开发者的注意。首先,我们的课程应当体现系统的层级性与完整性;其次,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应当体现各个学段的关联性;第三,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满足个别学生的具体需求,及最终评价的构成。“我相信老师们所有留存的资源,对未来的教育教学都有指导与借鉴意义,我们需要的是用全局视角,思考课程的整体设计。”杨教授说。


    我们的研讨

    7月11-14日,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九大校区齐聚山大辅仁学校,18个类(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致力于十二年一贯制课程的具体建设与实施。这四天,每一位老师都在为之努力,通过仔细聆听三位专家的专业指导,集团领导细致认真的点拨,对阶段性课程建设成果不断充实与优化。

    为了进一步拓展思路,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设教师分别深入到集团暑期外教项目式学习体验式活动的课堂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美国教师充分交流,细致观察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从而对集团课程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撰稿:朱紫瑛、张启海、李雨燕  摄影:牛勇、李雨燕  审稿:李欣  指导:王波】

    • 集团微信
    • 附中微信

    版权所有 © 2011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ICP 备案号:鲁ICP备05001952号-13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北路177号

    咨询电话:88378724、88375996

    公开邮箱:sdfz@sdu.edu.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北路17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8377096
    传真:88378724   
    校长信箱:sdfz@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