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6级10班家长讲座感受
周六,上午9点--11点,山大附中2016级10班的教室里时不时的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今日12月17日,小北风嗖嗖,但教室里每个人心里都阳光明媚,暖烘烘的。啥事呢?看看去,原来10班家委会邀请徐燕子讲师今天给家长们举办一场家长讲座,讲座的主题是:“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看看”。
徐燕子解密青春期,整堂讲座以互动为主,生动形象。家长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孩子的感受,徐燕子讲师所举个例接地气,深入浅出,给家长们很多启发,也引起家长的深刻反思。启发式提问,尊重式提建议,多体谅孩子,有自由有规则的教育方式等等都让家长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打开紧握的拳头”家长互动,两人一组,一人想尽办法打开另一人紧握的拳头,现场非常热闹,挠痒痒,看手相,用尽力气硬掰开等各种方法。大家也彼此感受到了软手段和硬手段的不同之处,这小小的实验让我们明白了亲子沟通需要技巧。
家长们有时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们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打骂,生气,批评,严格,说教的教育方式,这些所谓的硬手段我们要淘汰啦,不要再错误的用在管教孩子身上。“换位思考”,徐燕子讲师与家长互动,她扮演父母,她面对着孩子,一遍遍的指责着孩子(家长扮演),家长愧疚的低下了头,自责的说:“我真没想到孩子内心是这种感受,以后一定要改”。作为父母我们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尊重式提建议”。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以前生活中我们愿意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以后我们要学会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我们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以前我们老是喜欢盯着孩子的弱点,并且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以后我们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父母的抗拒心理。人与人之间的任何沟通都是以相互的尊重为前提的。尊重,是交流的前提,也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才有理解,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理解孩子,孩子了解父母的苦衷和意愿才能理解和配合父母。
“启发式提问”,青春期孩子叛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难题,打也不行,骂也不是,这怎么教育呢?“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家长意识不到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易怒,体罚孩子或者用各种让孩子感到羞耻,愧疚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个模板,潜在的影响到孩子未来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家长在教育和惩罚孩子的时候做出情绪失控的榜样的时候,孩子同样也是耳闻目染。青少年时期,家庭亲子时光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同伴的互动时间越来越多,他就会渐渐的将他学到的内容施展开来。这时候家长看到的各种“叛逆”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如果做父母感觉不能与孩子沟通,那就找找自己的问题吧,是否尊重孩子的意愿,你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吗?请从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强势,孩子弱势)的教育模式换为平等式(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教育模式试试,这样会比现在更好,会有所改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这场讲座如一场及时雨,洗去了我的种种迷茫,要想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实更多的是,更关键的是,父母的观念一定要改变,先从改变自己做起,一切为时不晚,一切还来得及。我要勇敢的接受孩子的青春期,我要愉快地拥抱孩子的青春期,还好我只是不小心让青春撞了一下腰,撞与被撞者都无大碍。
【作者:文/2016级10班叶隆博的妈妈 来自:山东大学附中家校合作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