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XUE XIAO XIN WEN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山大附中的学生在菜地里玩出了新花样!
发布时间:2020-12-09      点击次数:13523

在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的隐秘角落,有一座古老的三号楼。三号楼南面有这样一块乐土——几百个孩子在这里松土翻地,种下希望的种子,守望生命的成长。

今年6月,附中学子种麦子、收麦子,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喜提”微博热搜,在全国“火”了一把,亲手把这片麦田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到了寒冬,他们又玩出了新花样,种上了菠菜和大蒜,还像模像样的搭起了蔬菜大棚。温室主人拒做温室花朵,他们的举动也吸引了《济南时报》《齐鲁晚报》“济南新闻广播”的关注与报道,《人民日报》《澎湃新闻》《新华网》等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转载,网友表示,“又是别人家的学校!”

微信图片_20201209103658.jpg

网友们也在热热闹闹的点赞,掀起了青春劳动教育的回忆热潮。

QQ图片20201209140204.png

“落叶轻 地膜薄 只有大棚能成活” 

今年10月,山大附中的2020级学生第一次拿起锄头和铁锨,松土、浇地、布田垄、挖小沟,第一次与土地“亲密接触”,亲手种下了时令蔬菜——菠菜与大蒜。

近日来,温晴的济南气温骤降,孩子们牵挂起不久前用心种下的菠菜和大蒜来。起初,学生们就地取材,把学校随处可见的落叶扫成小堆,均匀地铺在菜地上,给还没钻出土地来的种子盖上厚厚的“被子”。可这“被子”风一吹就跑了。

后来学生们又想到盖一层地膜。可过了几天地膜也在外界环境的摧残下“皮开肉绽”……

要不要搭建大棚,给它们一个温暖的环境呢?学生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菠菜蒜苗宝宝们总不能“裸奔”着过冬吧!

山大附中清和13班的耿子安同学和父亲讨论了一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蔬菜大棚。经过学生的讨论与热议,决定着手制作DIY蔬菜大棚!于是,因为落叶太轻、地膜太薄,13班的大棚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到底要不要建大棚?他们这样说……

看到有学生DIY的蔬菜大棚后,有的班级却认为菠菜和蒜苗的生长不需要搭建大棚,提出了质疑。于是又开启了一场是否需要搭建大棚的广泛讨论——

忠敬1班就是否搭建大棚这一问题,进行了资料调查和充分的讨论。最终决定搭建大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为了保护蔬菜能够安全过冬;

二是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体验搭建大棚的过程。

班主任老师张璇说,在搭建大棚的过程中,全程主要由学生负责,包括前期的实地测量,物料清单的梳理,搭建过程中的分工协作等。他们还邀请了已经完成大棚搭建的13班耿子安同学,进行现场指导。看到坚固挺立的大棚时,忠敬1班学生王政翔谈到了自己的感受,他说,“搭大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项目,其中包括裁剪、分割等任务,并且这些任务不能只靠一个人,而是需要大部分同学的共同参与。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游戏,我还感受到了班集体的团结和默契,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

年级主任王庆刚也与教科室主任李林进行了探讨:

王庆刚认为,大棚的建设是同学们在劳动中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蔬菜管理的思考与实践,对于劳动教育而言非常值得肯定。同样,部分班级同学认为大蒜与菠菜在无大棚的条件下也能安全过冬,这也是在充分了解种植作物习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思考决定。

李林同时也是生物教师,从学科的角度考虑,他认为这正好把搭建大棚的菜地与没有搭建的菜地形成了一个对照试验。

到底有没有必要搭建大棚呢,日后见分晓……

学生课余时间纷纷变身快乐“小农夫”

决定搭建大棚后的班级,迅速行动起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塑料大棚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凭空诞生的。设计图纸,搭建模型是第一要务。学生想到肯德基的热饮吸管纤细轻巧,最适合做模型骨架,再用热熔胶枪一一固定支点。不一会儿,按照一定比例尺制作的模型就成型了,精致又小巧。

模型建好,大棚的建设工程就成功了一半。学生们利用中午饭后的时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棚建设工程!众人拾柴火焰高,几组学生分工合作,量尺寸的,定点位的,打钢筋的,做支架的迅速进入角色!

第二根横梁安装,透明胶带缠绕固定,再用扎带进行加固定型。

加固立支架,立斜杆支撑,展开塑料布,撑起塑料布,最后一起覆盖在支架上,四周仔细掩埋。大功告成!菜地里凭空出现一座塑料大棚。 孩子们开心地围在这洁白宽敞高大坚固的大棚旁边,越看越喜欢,参与建设的孩子说“我们班的大棚,给我一套别墅也不换!”

最先搭建完大棚的班级,在年级的推广下,开起了经验分享会,给各个班级讲解搭建大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热爱劳动的孩子们派出了代表学习经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搭建大棚的班级越来越多,弘毅6班井浩然同学的父亲在农科院工作,母亲是山东大学生物方面的教授,从小耳濡目染的学到不少的农业和生物方面的知识,他在父母的指导与建议下 同学搭建自己班级的蔬菜大棚,增加了更加专业的指导后,大棚的搭建变得更合理、更科学。同班同学李承翼也在日记中感悟说,“看似简单的插PVC管,我们反复尝试了好几次都很难做到保持水平,最后大家还是发挥协作精神,有同学负责目测、有同学负责铺设、其他同学负责固定,这对于我来说不再是书本上刻板的概念,而是生动的体验。很幸运参与这一次的劳动实践,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也享受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成就和快乐。”

QQ图片20201209143030.png

劳动教育,不是打卡,“交照片”!

劳动教育早已不是新话题。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新把劳动教育放到了重要地位。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及“广泛开展劳动教育”。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也提出大中小学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学校和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走过场”式打卡、变相让家长“增负”、家校沟通不畅等问题。

劳动教育如何才能有趣、有用?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应如何联动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或许,在山大附中你可以找到答案。可以说,DIY蔬菜大棚这是第一个由学生自主设计施工搭建完成的“大型工程项目”。这背后离不开在劳动过程中对作物生长的观察与思考,而大棚的搭建也是在实践中明确需要后提出的想法。

立柱的高度计算、立体图形与实物的结合应用、时间的统筹规划等等是实施过程中学科知识的支撑。物料的筹集与采买,专业的科普与指导,更离不开班级和家长的配合。

孩子们是成长的主人,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家长又是学校理念与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搭成大棚,只欠东风。”家委会又一次充当了给力的后备军作用,用这样的方式深入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参与其中,能让家校更好地融合,家长与学校在成长过程中都不能缺位,双方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学生家长在了解活动后也十分感慨:

谨信团队薛凯泽父亲如是说: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于自然生命的理解或许仅仅来自于教科书,他们或许知道米饭来自于稻子,但是稻子长的什么样?有多高?谷穗长在什么地方?稻花香是怎样一种香?“听取蛙声一片”是怎样一种感觉?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都是仅仅靠想象。咱们年级给学生开辟的这样一块生命的体验田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劳动教育大有裨益。在家委会成员的精心筹备下,试验性的建成了一座座“菜房子”。相信在老师、孩子的共同呵护下,小菜苗定会茁壮成长,让我们共同期待收获季节的到来!

知新团队刘昀初晓母亲:“通过本次建造蔬菜大棚,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树立了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吃苦的精神,从劳动中享受到快乐,并且体会到了分工合作的必要性。一次劳动就是一次成长,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只有亲自参加劳动的人,才能懂得尊重劳动人民,才能懂得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才能懂得幸福的生活要考劳动来创造。”

清和团队梁传栋父亲认为,这项活动,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和热情,不仅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劳动快乐和责任,更是能够历练他们“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高尚情操,积极影响和带动同学们从小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每一份劳动果实。

山大附中的劳动教育,让学习在真实的劳动情景中发生,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劳动力,把菜地的主动权真正地放手给学生。学生们通过这次自发的搭建大棚活动,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思考力,铸就了合作意识,更加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和价值,这也将成为他们在附中生活的亮丽底色。痕迹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山大附中一直在路上。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劳动教育让附中学子“既知蔬饭香,又晓稼樯苦”。小小一片菜地,变成了学生们校园里劳动的地方,施展创意的地方,牵挂的地方,最爱的地方……


【撰稿:孙悦如、张梦琪  照片:牛勇、2020级班主任、济南时报记者 黄中明  视频:杜团章  审核:王庆刚】


  • 集团微信
  • 附中微信

版权所有 © 2011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ICP 备案号:鲁ICP备05001952号-13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北路177号

咨询电话:88378724、88375996

公开邮箱:sdfz@sdu.edu.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北路17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8377096
传真:88378724   
校长信箱:sdfz@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