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JIAO SHI FA ZHAN
    珠海之行:共享创新、变革的盛宴
    发布时间:2018-12-14      点击次数:4603

    11月12日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教博会围绕“创新”的主题以“共建共享教育创新成果、汇聚中国教育创新智慧、服务中国教育创新实践、发出中国教育创新声音、提供中国教育创新方案、影响世界教育创新趋势”为六大宗旨,以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为切入点,全面贯彻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再次向全社会发出明确的声音,向应试教育说“No”,强调教育必须注重发展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辩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沟通素养以及合作素养。本届教博会对好的教育创新成果进行了定位——“SERVE模型”:价值理念(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核心理念)、标准准则(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具有可操作、可应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属性)、解决方案(能够为一类或几类教育问题提供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一条龙服务)、实践案例(有很强的榜样价值和导向意义,具有示范、诠释和指导的作用)和服务于教育。满足这五大特征的成果即好的教育创新成果,这也成为遴选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准。

    QQ图片20181214081603.png

    参与这次活动的13位老师组成一个团队,将行走过程中的所观所悟分为理念、变革和技术三个篇章,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针对珠海之行中的理念篇,刘璇老师从“世界之前沿、未来之动向、东亚之特色、我们之方向”做了汇报和分享。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和中村修二报告中指出:在人工智能不断盛行的今天,与他人、与世界进行合作性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其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一系列灵活的思维习惯;利用科学技术促进教育水平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任务。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创新教与学的模式”是前沿的方向。未来将是怎样的呢?在未来,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在线内容将成为最重要的知识来源;学习将成为终身的追求;教师的角色将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课程内容将变得个性化以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88%的专家认为大数据在教育中大有可为……未来的教育环境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自立于社会、自立于未来!未来将采取项目式、个性化、满足个体需要、调动学生内驱力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与“佐藤学”的对话中,我们了解了东亚的特色:关注协同之下的小组学习、培养相互倾听的习惯;在“互相听”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生高质量的学习。佐藤学先生特别强调:在课堂改革中,最重要的课题不在于“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习”,而在于小组的“合作学习”。我们还聆听了施皓耀先生的《引领未来的数学知识》,从中我们知道了“琢磨数学本质、把握概念脉络、渗透单元架构、关注核心问题”的重要性。

       “变革”是珠海博览会的另一个主题,孙孝利老师对此从两个方面“混合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作了相关分享。混合式学习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它可以替代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其外在表现形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线上”的学习是必备活动,而“线下”的学习是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果而开展的更加深入的学习活动;混合式学习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生具有自由选择权,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定制化的学习内容,而且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进程,不会受到整体的束缚。有关“项目式学习”,教育创新全球顾问David Ross提出:在落实项目式学习方式时,要注重学生成果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及课程文化的转变。在项目式学习之下,不同的学生会变得更加不同。

    在会场,一些先进的设备、高端的技术给我们的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郭寅老师针对“技术篇”为大家作了分享。郭老师说,“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共性技术在“基础交互层、学习资源层、学习行为层、学习环境层、教育管理层”均有所体现。佐藤学先生提到:IT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得想清楚,为什么用它。我们要把它用在提高学生的探求能力上。这或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互联网+会取代传统教育吗?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

    QQ图片20181214081735.png

    苏主任总结到:在未来,整个世界将是教育教学的环境,而一个人的生长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人的思维和创造力的生长。

    第四届教博会以“落实立德树人,指向核心素养,强化互联网+,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创新成果,引领了教育的变革,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创新变革的道路上能不甘平庸、留下印记。

     

     

    【撰稿:刘璇   山大附中洪楼校区数学教研组】

    • 集团微信
    • 附中微信

    版权所有 © 2011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ICP 备案号:鲁ICP备05001952号-13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北路177号

    咨询电话:88378724、88375996

    公开邮箱:sdfz@sdu.edu.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北路17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8377096
    传真:88378724   
    校长信箱:sdfz@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