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课题
    ZHUAN JIA KE TI
杨向东教授来我校进行课题研究指导
发布时间:2016-01-05      点击次数:17904

    

     2015年12月30日,应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赵勇校长邀请,美国堪萨斯大学量化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向东教授,来到我校进行听评课并做了题为“指向建构主义学习的课堂评价任务设计和实施”的学术讲座。山大附中、山大辅仁学校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一大早,杨教授来到山大附中智慧教室,先后听取了英语组王峰老师、语文组邹子韬老师、数学组陈琦老师的研讨课。

王峰老师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B部分长课文。王老师首先以一个游戏作为导入,瞬间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启了本节课的学习,课堂中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借助这些活动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目标语言,最后设计自己理想的一天,学生们很感兴趣,最后以口头的形式将本课主要目标语言进行输出,从效果来看总体掌握很好,很多孩子都想展示但很可惜时间有限.

1451960754376084477.jpg

邹子韬老师的语文课秉承了附中语文组“文化视野大课堂”的一贯理念,通过师生互动,一起讨论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歌《未选择的路》,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开阔,思考问题的深度得以加强。

课堂在学生动听的朗读声中开始。“你从这首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一个简单的开场,却瞬间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第一时间进入诗歌情境之中。学生的回答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感性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老师即刻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亮点,在恰当评价的同时,引申出诗歌中的意象问题,自然而然的生成了课堂内容。邹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上课之前,老师就将有关学者和评论家对这首诗的理解作为本课的助学材料发给了学生,学生既能了解到关于这首诗的前沿评论,又能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品析诗歌内容之后,课堂进入了另一个板块:对诗歌语言特点的品味。邹老师的课堂设计精妙,他将这首诗歌的英文原版和三种不同版本的翻译文字发给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会自由发表意见,选出自己喜欢的版本,并说出原因。学生再这一环节的思想交锋更加激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纷纷发发表自己的意见,邹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引导,领着学生一起总结出了本首诗的语言特点:韵律美,含蓄美,抒情美。学生在感性理解的同时,有了对诗歌语言特点的更理性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接下来,邹老师让学生自己成为诗歌的翻译者,根据英文原版内容尝试翻译本首诗。几个学生丰富而有诗意的文字,赢得在场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赞赏。

1451960819731054438.jpg

陈琦老师讲授的是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普查与抽样调查,陈琦老师以“如果你是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想要了解山东省初一学生视力情况”为题让学生就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展开讨论,然后根据山大附中数学质疑式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提出问题。课上学生积极讨论,学生就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展开激烈的争辩,陈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及时点拨学生。在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总结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越性及局限性,让学生面对具体实际问题,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有了自己的科学依据,加深了学生对两种调查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陈老师以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挖掘学生发言中包含的信息,阐明了总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最后陈老师以键盘为例,让学生尝试统计的奥妙,拓展学生思维,最后以大数据视频、陈大康研究红楼梦中的虚词为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451960912603084061.jpg

随后,杨向东教授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杨教授先从整体上对三位青年老师的授课予以了充分肯定,并针对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指导。

杨教授针对王老师的课给予评价。首先引入非常好,设计内容是孩子周边的人和物,活动和情景是真实的,孩子有话可说,而且内容多样化,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在; 其次,对于课文分析,阅读文本意义在先,先理解语言本身,再去学习结构或细节也符合学习规律,其中在讲解完from... to...之后紧接着用for做一个转换,处理很好。 再者,让学生自己设计课程表,是开放式的结构,给每个孩子不同的创作空间。

同时,杨教授也指出三个问题或建议:一是课上的太快,for some students it's difficult to follow,对于一些学生跟不上怎么办,有什么方法?二是语言学习摆脱不掉文化的影响,如何把文化的概念渗透在课里,如果对比中外课程表,学生就可以更多了解外国学生的学校生活,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另一个学习的层面。三是,站在教育的角度上思考,一节课我们要让学生得到什么。

杨教授高度称赞了陈老师的授课,本节课问题情境的创设,让课堂气氛变的活跃,学生沉醉于学习中。杨教授惊奇于陈老师于无序中做到有序,本节课知识结构零散,而陈老师做到有序。陈老师在真实的情况下去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一个更巧妙的目标,杨教授最后提出我们要站在“学科育人”的角度来看待教学、提升教学。

1451960964438084915.jpg

下午,杨向东教授在山大附中会议室与老师们进行了座谈。首先对上午的语文、数学、外语三节课进行了点评,接着杨教授重点就“教学与评价的改进”与各位老师进行了亲切的对话式交流。就如何有效改进课堂评价,各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数学组的苏晓虎老师从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教学反思模式三方面出发,并举了数学组“如何教授函数”的课堂实例谈评价与教学改进;语文组的王波主任则从文本主题单元的设计角度出发,谈了语文教学中的困惑,杨教授则以“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例,讲解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把评价应用起来的问题。最后,杨教授从新课程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设计课堂评价任务,得到了在场老师的共鸣。

1451974114221062257.jpg

下午的讲座中,杨教授具体向老师们讲解了“建构主义学习的课堂评价任务设计和实施”。他首先从“核心素养”入手,重点阐述了在教育部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要求下,倡导核心素养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以及如何应对。然后引入“建构主义观”,并强调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合作与协调是有助于知识的建构的,但是如果仅仅凭借教师的无目的传递,很产生到应有的效果。最后,杨教授强调打破壁垒分明的学科边界,实现学科在主题和方法上的整合,实现学科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融合。

1451974173252031296.jpg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在互动环节中就自己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困惑向杨教授请教,教授一一进行详细的解答。这次的指导告一段落,但我们在杨教授指导下的教研之路刚刚启程。老师们都满怀着期待,希望能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作者:文/张艳红、李帅、郭琳、李欣、邹子韬 /邹子韬   来自:杨向东教授课题团队】                      

  • 集团微信
  • 附中微信

版权所有 © 2011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ICP 备案号:鲁ICP备05001952号-13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北路177号

咨询电话:88378724、88375996

公开邮箱:sdfz@sdu.edu.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北路17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8377096
传真:88378724   
校长信箱:sdfz@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