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彼时他们正值年少……
远方的青山,一步步向人们走近,一片片翠绿的农业田如锦绣的画卷般在眼前快速略过,从北到南,从旱地到水田一条纵横南北横跨东西的大美社稷图展现在我们眼前,讲述着千年的历史与传奇。
在路上,我们满怀着对未来的期望与希冀,如梦般来到烟雨江南,所谓“最美的自己在路上”,正是指我们对未来与未知的探索的勇气与信心,来浙之前,当我们还身于济南时,我们正是因为敢于迎接绍兴里未知的困难,才会踏上本次诗画绍兴的旅程,一路上,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望苍茫,原野与长空汇聚在地平线的尽头,一条条丝绸似的溪水纵列分布,水田相间,阳光从云中洒下,不知是阳光惊忧了水面,亦或是水面击起了光线,池塘上波光鳞鳞,犹若金鱼戏水,活灵活现。报着欢乐轻松的心情我们一路向南,开始了绍兴之旅,启动了写作之旅,启程了心灵之旅,正是是因为我们满怀着对诗与远方的期许,我们方可注意到人生中如田野如画,水光鳞鳞的点滴美好,发现了自然美景,同时也发现了最美的自己。
我相信,只要怀着一颗热爱未来,勇于探索的心,我们都将会收获一个快乐又受益匪浅的旅程。
——2022级23班王家泽
这次研学过程,我认为是轻松、活泼且自由的,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建立文化与思想的自信,学会动手动脑,学习生活常识,学会为人处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7个小时既漫长又即刻消失,好像出发前就在上一秒,一站一站地经过,我们离那诗画的绍兴也越来越近了。曾经我为这次心灵的旅行企盼已久,如今心中充满欣喜,江南的天气真温暖,我在火车上也感觉到气温渐渐回升,好像来到了春天,使我对于寒假有了新的理解与感受。从满天的黑暗,到鱼肚白的天空,再到现在的晴空万里,我好像感受到了时间的变化。这里完全没有北方的死气沉沉,而是向人们展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绍兴最典型的则是江南的水乡,城镇之中悠悠的古道,拥有着独特韵味的小桥流水,在典雅中显得高贵。一座座石桥飞架在碧水古道之上,乌篷船悠然驶过,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水乡美景的画卷。人杰地灵,历史上有着许多的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如周恩来、秋瑾,鲁迅、陆游等等。
——2023级24班卢思丞
在今日的清晨,我们踏着晨露悄然开启了一段远离尘世浮华的旅程,我们一行人坐着去往杭州东站的高铁,到达了杭州之后我们去到了一间杭州的饭店,饭后车子缓缓行驶在重峦叠嶂环抱的山道里,映入眼帘的绿水青山仿佛是一幅生动的油画。小城间清风徐徐拂面,吹走了城市中喧嚣的心绪。
在车上望着窗外的景色,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梦乡。一阵清风吹拂到我的脸旁,我睁开了双眸,向道边望去,看到了王阳明先生的故居。我匆匆收拾了书本与笔下了车,连头上的汗都忘了擦。
在来到绍兴之前,我就了解过王阳明老先生。阳明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坎坷。在他的生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历了许多风雨,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王阳明的精神,努力践行心学,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华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怀着对王阳明的敬意,继续传承他的心学思想,让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2022级22班邹子衿
冬意正浓,结束了一天旅途的我,不由浑身疲倦仰望星空,璀璨的明珠仍熠熠生辉。我不由得,随感而记题下此文:
初闻阳明,使我有少许疑惑,伴着对于先生的不解,我迈入了先生的故里这正门内水流潺潺,进瞧,此地有茂林修竹,远观亦有青山高耸,不禁赞叹,此乃圣地也,伴随着历史的气息,我漫步园中,抬头仰望便是先生的塑像,微微挪步欲要细瞧。我不禁分外诧异,并没有繁华的官袍,也没有高贵之感,有的便是那亲近的威严正当。我沉溺于对先生的思索思索时,老师的呼唤将我换回了线但是着倒无的伴随着历史的气息,我漫步园中,抬头仰望便是先生的塑像,微微挪步欲要细瞧。我不禁分外诧异,并没有繁华的官袍,也没有高贵之感,有的便是那亲近的威严,正当我沉溺于对先生的思索时,老师的呼唤将我换回了现实,伴着导游的声音,跨过与鼓门,将自己置身于至善堂大殿,虽算不上繁华,但是观者无不肃然起敬,听着导游细致入微的演讲,我不禁对先生有了新的认知。
……
我站在门口,回首院内不禁有些许动容,闭眼所感忽闻。院内书声朗朗,衣裳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汉服。我不禁有些许惶恐,冲向院内,只见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端于讲台,虽有病魔附体,但仍双目坚定,那双坚定的双眼中闪出一丝年迈,我不禁为之动容,留下两行泪珠……
先生虽死,但意志犹存,你我能做的不仅是祭奠先生,而是发扬新学!先生万岁,先生千古,先生仍与你我同在!
先生永垂不朽!
——2023级24班孙诚俊
发车了,我的座位靠窗,我用新奇的目光打量这整个世界。放眼望去,田野延伸到了天边,到处都绿油油的农田,一条条小路从田间一直通向远方,水渠中的水欢快地流淌着奔流向前,我的,心也随着水以及复兴号,勇往直前。不一会儿,便看到了村庄、瓦,都在向我诉说老屋历史,与周围的自然环村庄境融为一体。田中零星散落着一座座风车,在缓缓转动。给都这自然的乡间环境点缀了一些现代的色彩。
到泰安了,我看到远处若隐若现一座座层层叠叠的山峰,那就是泰山峰它矗立在那,直直我感到了一严的感觉。山脚下,楼房间,有一座塔,古色古香,虽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但却与身后的泰山相映成趣。放眼望去,我又看见了一个片湖湖面上在光的照耀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泛起了层层涟渏,与自然相涟漪。
——2023级22班李泽诚
早上五点,夜幕仍笼罩着大地,我们已然踏上了赴往江南的旅程。经过了弯延的小路,穿过盘旋的高架桥,我们到达了繁华高耸的济南西站。又经历了漫长的一段周折,我们步入了站台,走进了那节富科技风的复兴号,此时太阳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冉冉升起。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广阔的田野,苍茫的丘陵,微冻的河流,集聚的村庄鳞次栉比,微光映射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每一刻的景象都截然不同,既有冒险的那种惊喜感,也有不同景致所带来的错愕感。虽无城市那高楼林立的繁华之派,但也有独特的自然之韵。
——2023级22班陈弈鸣
踏入故局,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院落里的东树生机盎然,碧霞池的池水清是多么的绿,宛如块翡翠,院内挂着许多灯笼,又令其有了一番别样的意味。
接着,我们迈入明德堂,大堂是在原示的遗迹上,加痛还原的,大堂中央庄重地贴有一幅王阳明夏穿官服的画像,两侧各有两幅画,分别述了关于王阳明的两个故事。
移步左殿,几片青花残片被保存在展柜里,原来这些是当时抽干碧霞池的水,从地底发现的,虽已破碎,但仍然十分精美。
——2023级22班米俊磊
白墙黑瓦,层层叠叠;崇山峻岭,直指苍穹;茂林修竹;新枝嫩芽……构成了秀美的绍兴。
旅途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王阳明纪念馆。在导游的讲解中,在王阳明故居的一个个房间中,我逐渐了解了他的一生:他在年轻时,就立下了“做圣贤”的志向;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在经历了两次落榜后,他终于榜上有名,获得了好成绩;后来,他立下赫赫战功,深受百姓爱戴;最终,在被贬后,带着他的心学逝世,被埋葬于兰亭……
听着导游对王阳明一生的“解说”,我有些出神。我仿佛穿越到过去,体会他在广西平乱后的欣慰;仿佛看到了他在三弟子拜师后,脸上露出的微笑;仿佛听到了他在龙场悟到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当我沉浸于幻想时,随风飘落的一片叶子斩断了我的思绪,我赶忙跟上大部队,前去观看影片。
影片使我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一位于少年时期立志的圣人才子,一位于壮年时期立功的功臣,一位于中年时期立“心说”的圣人。人们看到的大多是他的成就,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成为圣贤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他遭受的苦难,经历的一次次蜕变,才是他在星落南安后,仍英名不朽的原因……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出发去吃晚饭。这一餐有两个“名人”:醉鸡与《孔乙已》中出现了的茴香豆。
乍眼一看,白色的鸡肉躺在平铺着的生菜叶上,一块块的,摆得十分整齐,好似那荷叶上的莲藕,十分诱人,将整块的鸡肉送中入口中,又鲜又成的味道便在舌尖上弥漫开来。 嚼一嚼,那紧凑的鸡肉便散开了,非常滑嗽,不知不觉便咽了下去,却还想再吃一块。
那茴香豆的口味便更奇特了。看上去,暗绿如腊八蒜一般。而尝一尝,感受到的便是咸咸的味道,还伴随着淡淡的糖味,总之,是在济南尝不到的味道。也许,是因为出现在了《孔乙己》这和本书中,被赋予了独特的而又厚重的文化味道罢。
吃完晚饭,走出饭店,便有一滴湿答答的东西滴到了我的手上——原来是下了小雨。
下了雨的绍兴与完全不同,似乎是潮湿了,没有干巴巴的独立的建筑了的原因。白墙黑瓦在细雨的降临中被雾气笼罩,有水从屹立着的小草尖滑落,蚂蚁、西瓜虫一类的小生命也在湿漉漉的路面上爬行。被雨浸润的绍兴仿佛在雨中撑着伞的少女,睫毛沾水,被雾气笼罩,可望而不可及。
这一天的行程使我获得了许多全新的体验——江南水乡的景致、绍兴名人的生平食物独特的味道……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绍兴的魅力。
——2023级22班王曦苒
绍兴的饭食是不错的。中午最好吃的是那盘土豆丝。以前我吃的土豆丝都会放较少的油,这样做出来的土豆丝清脆爽口。 而绍兴的则不同,像不要钱似的放了很多的油。用筷子夹一口土豆丝送进嘴里,扑面而来的便是一层油的咸,但这又与盐的咸不同,这种咸更加回味无穷,香气四溢。一口咬下去,还有土豆的脆,土豆丝断开,再从断处冒出油脂,越嚼越香。若是拌着饭吃,就更美味了。土豆丝的油包裹在饭粒上,闪着金黄色的光,让人忍不住一口全部吞下。口中既有白米饭的软糯,又有土豆丝的香脆,真可谓是人间一绝。
醉鸡是绍兴的特色之一。第一眼看上去,它与市面上普通的白斩鸡别无二致。但若是咬下一口肉,嘴中就酒香四溢,还有淡淡的盐味。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鸡跳入酒坛中,又点燃柴火烹饪自己,经过47个小时的高温蒸煮,最终做成了这一道人间佳肴。
绍兴的建筑很有特色。屋顶上是一层黑灰色的瓦片,搭出一个反比例函数般斜度的屋顶。瓦片层层交错,如y=sin x的图象一般连绵起伏。墙是纯白色的,让人感到清新明快。白墙里镶嵌着一扇小窗,窗檐由深棕色的木条搭成,窗中雕刻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窗子也有黑灰色的,显得更神秘些。房子一般是两层的,一般在二楼的侧面会开一个窗,正面和背面大概会各开两个窗,一左一右。这种建筑很有古朴的气息,比大城市的高楼更安静些。若是让这两者赛跑绍兴的楼,一定是跑的更慢的那个。
——2022级23班马川悦
王阳明故居约3900㎡,其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其独特的大门,不仅有如同古代故宫宫殿的大门,台价需抬腿使一侧大腿与另一侧腿呈90度方能迈入,还有一道独特的石柱门框呈在大门前,这与济南“芙蓉街”的石框门形体大似。踏入故居,是一圈环长方形长廊,视线继续深入是一处空庭院,中间乃是溪水流经之地,只不过现已不再流淌,抬头仰望屋檐,发现其整个房屋乃是木质榫卯结构,配上屋顶的层层砖瓦组成,这与北方房屋结构大相径庭,南方砖瓦则是层层嵌套,错综叠放像极了拍集体照插空站的我们,形散神不散,有规律极了。
我乃是一位唯物主义战士,此次学习,让我更加了解了心学及唯心主义,我又想,假若一位同学总你背后与你同学议论,且你的声誉越来越差,这很难不让你引起怀疑,但此时你并没有证据指正这位同学,但你心中却早已种下怀疑的种子,此时他真正做没做这件事还重要吗?怀疑一旦产生,罪名便会成立,真正的结果已无所谓了,重点在于你怎么想的,你是怎么认为的。我想这也恰恰映证我早上的观点罢-对待一件事的思考方式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与反馈。
——2022级23班侯睿霖
在家里,我看向窗外,在学校也看,在商场也看,在高铁上也看。从窗内,我看窗外;从窗外,我看窗内,总之,有窗户的,我一定会看。
早上,天蒙蒙亮,在大巴车上,我透过含有雾气的窗户看着朦胧的路灯,光线散开,在马路中形成一道首尾相定接的链式结构。眯着眼,困倦袭来,却仍不忍阖眼,红灯,大道,高架,岔道。刹车,熟悉的前倾,赶路,排队,进站。在候车大厅中,没了向外的窗户,但能透过玻璃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纪念品。
上高铁了,在石头搭建的站台上,列车缓缓驶入。通过窗户,能看见在灯光下温馨的座位,宽阔的车箱,十分通畅。只停两分钟的车站让上车的时间压缩至极,排队上车的各种提醒声连续不连,伴着“车门即将关闭”的警报声,我被挤上了车箱,找到自己的坐位,看着窗外,刚刚等车的站台,已如曾经车箱内模样。愿大家还如少年模样。
上了车,看见窗外红日升起,我拿出手机拍照。后来,看羞太阳照着片片浮云,十分优雅,手机被收了。阳光斜射在作文纸上,温暖又光明。
——2022级23班张永霖
美食小记之虾
中食有虾,色红有光泽,一盘概有二三只,足三小儿食之。虾中吸酱,极饱满,酱水溢虾之半身,可举著夹虾,在汤中搅之,虾如淋浴,此为小虾,无需去皮剥壳,可去头,留身及尾,后生啖之。味之极美,有鲜甜,略有酸咸之感,食之如扶云上九天矣,未明做法之详,君之才智,亦可试之。
——2022级23班王殿泽
行路悠悠,车程漫漫,在一路奔波与倦意中,我们缓缓驰入了诗画绍兴这一神圣宝地。
一路上风景如画似意,凛冽的冬风吹到这片温柔水乡也泄了劲,似是不忍打扰这方悠悠天地间的和谐与宁静。玉树边,古道旁,总探出后一进房的雕花窗,檐边的花纹又印在一侧的粉墙上了,错综重叠而不显杂乱。若是一旁屈曲流水上跨一座石砌拱桥,或是道旁碧树的技丫又照了自己的影画在白墙上,处处皆是情画,角角都有风情,单是拿眼随处看看,那水墨画卷也令人动情。
“知行合一”的“知”并非指“知识”,而是指“良知”。这是每个人心中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与判断力,人们脑海中往往充斥着不同的念头“利人”“利己”“克人”“克己”,当良知被私欲所遮蔽时,心中的镜子就蒙了尘。我们要常常擦拭自己的心灵,找到并遵从内心的良知,纷杂的外部世界就会变得清明。制胜决断,了然于心。
“通往天堂的路总是布满荆棘的”,当不断上下而求索抵达生命的绝地,回头望生命是饱满的而又充盈。行自己的道,栉风沐雨;走自己的路,披荆斩棘。于茫茫人世间,拂心灵之尘埃,留下一片空灵。
——2022级23班王硕彤
初到绍兴,便了解了一位这样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圣人,以令人暗暗称赞不绝,肃然起敬。没想到绍兴古城,也有一番美景。从王阳明纪念馆出来之时,天已暗淡,一抹暗灰像半透明的油纸慢慢铺开来,接着是像细丝般的雨滴打下,打在碧霞湖似绿水般的湖面上,连同着那岸上的小松,也泛起点点涟漪,一朵朵小小的绿花便竞相绽放,如丝如雾般,又缓缓玉减香消了,我看得不禁入了迷。江南烟雨,好美!心中由衷的感叹,也为这绍兴古城增添几分期待与色彩。
——2023级21班张安凝
淡泊名利,不代表不能为国作贡献。向前再走几十步,就能看见他同样伟大的赫赫战功。嘉靖年九月,王阳明受命出征广西平定民族矛盾,剿有“十患”抚有“十善”。在他招抚之下,不动一兵一卒,思田之乱屡次征剿未果,竟在一个文官手下平息了。平息之后,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指施,使广西开始了文明开化的进程。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伟大的功绩。七年十月,他突然疾病加重,想要回乡。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他伟大的人生迎来了终点。问其遗言,答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瞑目而逝。是的,他的心是光明的,满足的。立功,他做到了。
——2023级21班王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安检,整队等常规事宜,我们上了高铁,我坐在三个座位中的中间座位。闲来无事,我便看向了窗外,高铁飞速驶过了田野,城市,乡村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我心里无限,我内心无限舒畅,我原本忐忑的心情被美景消融了不少,在高铁上观景与地面大不一样,在你的视野中有2/3的蓝天,下面则是盆山坡盆地或是普通的楼房,有时还能看到在地里工作的农夫,梯田等自然景色。
——2023级21班赵子钧
在车上我回想起了王阳明老先生的一句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是他在南镇观花时说的,我犹为喜欢,也很认同,人生如花,你没去努力去认真,它十分寂静和普通人一样,而你一注意到它,一努力它的颜色会让你一惊,而这果人生也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让所有的人知晓自己的颜色,最后我想说“所见即存在,不见则不存在”为了自己的人生去努力吧!回首王阳明的一生,既有波澜起伏,又有平静似水,他的一生无不为之让人感动……回首当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回味传承。
——2023级21班郭骏希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著书立说,但没有一个能像王阳明一样,立说之余不忘报国;有多少人在家乡建宅立业,却没有一个像王阳明一样,故居重建,受人敬仰。被称为“千古完人”的他,在绍兴这片土地上,传播“阳明心学”并且将其发扬。在一片片错落的建筑中,这样一片圣地,不禁显出了一份超然之感。
一进门,王阳明先生的塑像屹立在广场上。他目光平静,长袖似乎在随清风而浮动,胡须飘扬,似乎是在思考,在回忆他的一生。塑像旁的碧霞池,为王阳明差人所建,此时如一面铜镜般沉静地坐于院中,不波不澜,恰又好似一地块晶润的绿玉,承载着王阳明“心即理”的哲学思想。此池上本有一天泉桥,在王阳明的晚年,著名的“天泉证道”就发生在此。王阳明一生为国为民,在迟暮之年迈上征伐的路途,最终客死于江西。碧霞池不言,但是那些已经逝去了的故事,却悄然随房屋的构件与瓷片一起,沉于池底。
纪念馆中散步,我不禁想,王阳明在龙场时的生活,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吗?或许在人生之悲中,王阳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吧。梁衡说,挫折大概可以分为四种:一日生曰之危,命在旦夕;二日心日之苦,怀才不遇;三日忠曰不解,遭人贬斥;四曰绝境之中,前途未卜。应对之法也可分为四种:一曰奔走直言,慷慨陈词;二曰处之泰然,著书立说;三曰满腹牢骚,抱怨不停;四曰一心绝望,内心迷茫。王阳明28岁中进士,在兵部主事上一位上希望大显身手,却不想宦官刘谨专政,将他贬为龙场驿丞。但王阳明来到这个贬谪之地后,却并未心灰意冷,而是积极办事化解当地矛盾,这或许与“知行合一”有相通之处吧。后来他在阳明小洞天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道理,后来又在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之中悟得“知行合一”之理,在绍兴讲学时整理,后来弟子又加以整理,是为《传习录》。我读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读着”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读着“心即理也”……我似乎透过了书页,看到了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后那一个哲理的灵魂。
有一句评价文艺复兴时代的伟人说:“他们有的用笔来斗争,有的用剑,有的则两者并用。”的这一段话也可以来形容王阳明。从小熟读兵法的、立志为将的他被明史赞美“文官用兵者,未有如守仁也”,而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上官员“只说不做”的时代,王阳明的的思想如同一束黑暗里的光,照亮士人已经被“存天理,灭人欲”束缚的内心。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用“四字诀”里的话来说,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此次故居之行,让我对“良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谓阳明心学中的圣人,其实可以理解为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致知的过程就是让心回到“无善无恶”的本真状态,当然,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就会成为心学里的圣人,而“知行合一”就是过程。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心学是从主动、内心来约束自己,而理学的“致知”是通过格物来约束,是被动、外界的。晚明是一个思想变革的时期,昏暗的社会使士大夫们怀疑以往的学说,而创立自己的新学说,这就是与“在时代的夹缝之中的闪耀”。
回到广场上,我再次望向了那个塑像。王阳明先生仍旧像之前一样,长袖随风飘动,目光平静,回忆着一生也思考着他的学说,与我相见……
——2023级2班尚熙童
济南到杭州近2000里的路程,古人靠步行要走上一个多月,而现在坐上高铁只要四个小时。07:35,我们所乘坐的G1731次列车晚点三分钟出发,到达泰安时晚点扩大到五分钟,这对于正在行驶的京沪高铁平均四分钟一班列车的发车频率来说是非常致命的。这让我不禁有些担忧,好在这个时间段京沪高铁并不繁忙,开出泰安站后,为了追回晚点,本在运行图中按310km/h运行的列车竟然跑到了349km/h,这可是标杆车(就是大站快车)的速度。并以这样的速度跨越了通州东站,让我们用普通车的价钱体验了标杆车的风驰电掣。
过了长江就到了江苏的地界,来到长三角地区,就离目的地绍兴不远了。然后,我开始畅想雅致的兰亭,葱翠相映的东湖,还有热闹的鲁镇,开始期待接下来的旅程。正对着窗户发呆时,一趟交汇的列车突然惊醒了我。看着窗外的景色飞走后退,我才意识到我已经离开家很远了,高铁驶出了山东,进入了安徽境内,这里的景色已经大不一样了。山东那边有大片大片的大棚,到了安徽境内变成了旱地和水田,山东的树大都已经落叶,只剩枝干,而安徽还有很多树有着一定量的绿叶。从山东的安徽一路上都有不少的山丘,山东的小山丘只有一层小草或零星几棵树,甚至光秃秃的,而安徽的小山丘却郁郁葱葱的。过了淮河,差别就更大了,村落变的分散而不是聚集,开始出现了梯田,开始出现了大小不一的河,各种各样的河流湖泊。
——2022级5班俎希文
清晨5点,世界好像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所笼罩,小区里静极了,没有聊天串门的声音,没有狗啊,猫啊的叫声,静得有些可怕。家家户户都熄了灯。天上连一丝星辰都没有,路灯用自己一点黄晕的光,照出一片寂静的夜。
大巴车起程了,我睡不着,静静地靠在窗上,平时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上,缓缓使来一辆车,白色的,在这黑布之下分外显眼。车前灯散发出柔和的光,和路的光交织在一起,叫人分不清谁是谁的,灯光闪烁着,为大地轻轻披上一层明黄的薄纱。抬起头,天空已然变得深蓝了,好像有人为它刚上了一层颜色,月亮嵌在深蓝的夜幕中,发出清凉的银光,与地上的金光交错,一时竟而比和谐,分外华丽。
时间迅速飞逝着,越往前走,车便越多,人们都陆续起床了。
上了火车,太阳不知何时已从天边探出了脑袋,那清冷的月夜也不知到哪儿去了,淡蓝取代了深蓝,天边泛起一道水红色,好像初春的夹竹桃花,淡雅又不失娇嫩,它是在暗示春天就要来了吗?云朵也现身了,它们围在太阳周围,又似乎在向太阳本奔去,朦朦胧胧,云像是真实又像是虚幻,像一只只纯洁的海豚,天空就是它们的大海,它们也在向目的地进发。淡蓝的天空下,楼房屹立着,远处似有群山若隐若现,太阳撒下金光,给楼房渡上一层金黄。远看去,楼房也有波光,像是金子在阳光下闪耀。我一时看出了神,竟连老师叫我也未听到。
经过个隧道,世界归于黑暗,这次是真的暗,伸手不见五指。
等我再见到光亮时,群山已跑到了眼前,太阳到了天中,刺眼的光芒穿过空间,照在群山身上,往前走去,便是乡村,农田整齐的排列在地上,天中的云不知何时已消失不见,只剩慰蓝依旧。虽是冬天,田里却是一片翠绿,绿的美丽,绿的不同。有的像初春的小草绿的娇嫩又脆弱,有的像霜下的冬青,绿出得深邃又坚强。近处有一处湖泊,和天空一个颜色,像白中滴上了蓝墨,没有一丝波纹,有岁月静好之感。远处的烟筒冒出阵阵白烟,像阿拉丁与神灯”里的灯神,冲着天空飞去,略显人间烟火气。可路上的一切都那么小让我怀疑自己是个巨人,或者下面其实是个“小人国”。
云又出来了,这次它们变得零零散散,一个个的弯着腰,好像把地上的小山搬到了天上似的。不会儿,它们又聚在一起,化成一把利刃,似乎要把划破长空,击倒一切挫折与困苦。
风云变换,神秘莫测,有了这云的衬托,便是同样的乡村,也有了不一样的美感。
——2023级2班张舒涵
我踏上去往绍兴的旅途,一切都是陌生而新奇的。面对着一条从未探索过的路,幸运的是,我是愿意进行自我提升的,参加文学社的研学活动无疑是一次对自己培养文学素养和拓展人际交往的机会。即便每天有1000字以上游记的考验,这也算是一个勇敢的选择,让我感到手足无措的是,坐在去往绍兴的高铁上,需要完成一篇作文,其他人都很快的完成,写的很多也很好,妙手偶得,我却只能面对这一张空白的作文本发愣,心中有千言万语汇不成一句话,我开始担心能否顺利的完成任务。最美的自己在路上,可在路上自己不一定是最美,这条路是自我提升之路,即成为美丽自我的路途,当我踏上这条并不轻松的旅旅程,也就走向了最好的自己。
我想,在今天及以后的写作中退缩,求苟且生活是我所不想的,也是不可以的。在这几天的体验中,我会认真感受,以保证写作质量。不指望华丽的辞藻,但思虑实在阻塞时,但求可以抒发自我最真实的情感。
最美的自己在路上,自己的美丽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在路上”及“行万里路”中,见识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以此来拓宽视野。愿此次的旅途途中遇见美丽,今天比昨日更加充实,愿在这人生的路途中我也能一样的勇敢积极。
——2022级6班王潇涵
绍兴,一座怎样的城?
是鲁迅的故乡,熟悉与陌生;是陆游的沈园,“曾是惊鸿照影来”;是王羲之的兰亭,“流觞曲水”;还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王阳明的“我心光明”,秋瑾的满江红?
……
高铁的窗,是一方迅速变化的冬景,是徐徐展开的一幅画卷,小小的车厢中,我望见远处绵延的青山,红屋顶的小房子,块块随意铺的黄绿田野……
……
我不害怕漫漫长路,因为路是机会,是挑战,但路尽头定会是心之所向。绍兴是美的,跨越几百公里赴这场诗画之约的我们亦是美的。
——2023级11班徐烨然
窗外,一个大太阳正发出耀眼的光芒,天呈现出一片浅蓝色,夹着一丝金黄。灿烂的阳光下,那林立的高楼、波光粼粼的湖泊、高耸的树木快速掠过。车内,一名女孩正用一支笔书写着属于她的故事。她开心兴奋,她憧憬着一场诗画绍兴之旅,她步履坚定,她期盼着笔尖流露出更多更美的故事,她相信——最美的自己在路上!
——2023级10班王雅涵
不远处,又是一片乌瓦白墙,只是更空旷了。一座铜像立在瀑布顶,留长须,着长袍,一手执书,风吹过来,衣带本就雕刻出被风吹起的模样,此时更有生动之意。王阳明像下,我诉说着开营式的誓词,与王阳明对视,他眼神凝望远方,坚定,我却不知他在看什么。
……
雨密了,模糊了王阳明,我看着铜像,似乎看到我们那个老儒者坐在案头,奋笔疾书;立在学堂,朗朗而谈:卧在船中,道:“此生光明。”
——2023级16班赵孜宁
一千多年后的现在,人们奉王阳明为圣人,不知阳明先生的在天之灵能否看到,不知他看到后会不会想起儿时立誓的自己。“立德,立功,立言”,王阳明用自己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知行合一”,什么是“真三不朽”。
从展馆里出来,我抬头望向那被云遮挡的太阳,心里却是一片光明。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2023级13班崔阅微
细细想来这是我离家最远的一次研学,对于从小在北方的我去南方旅行更是见罕见事。是许是因为柔情的性格,我对南方水乡中那烟雨如画,白墙黑瓦的景色甚是向往,在行前,我就常常留心于诗人作家笔下流露出的江南风景,鲁迅笔下有《社戏》中与伙伴划一支小船在映着火光的河道上夜游,陆游笔下有“红酥手,黄藤酒,满城宫墙柳”“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一念即此,我难免耐不住性子,想让这五个小时的车程短一些再短一些,我想看到我眼中的绍兴,想写下我心中的绍兴,想知道那又与鲁迅陆游笔下的有何异同呢?
离开了父母要想得便更多了,像天气,衣食住行都要好好想想,南方的天气更加阴冷,根据老师行前课的指导,我自己收拾了行李,购买了雨衣,心中那份对旅程的憧憬,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了行囊,致力于做足万全的准备。
窗外的景色飞速的后移他们无不标志着我在向美好的前方一往无前的奔赴,其实旅行时,我最喜欢的便是沿途的路上,我可以丢下一切顾虑,只想着对目的地的向往憧憬就行了,最美的自己在路上,正是心中的期待让旅途最美。
——2023级9班毕潇月
不久,高铁就离开了城市,四周都是偏僻的乡村。不同于城市的喧嚣杂乱,这里田野铺满大地,其中插着枯树,叶已落光,但恰好更完整的显出了树枝的形状,好像一团烈火。我知道不见火光,是因火在树中默默燃烧,使它坚定地挺立,为春天绿芽生长积蓄力量。树后有成片的农舍:白顶的,红瓦的,黑瓦的,蓝棚的,有些凑成一团,有些星星点点,与他们的主人一样随性,大方,自然。不觉望向更远方,那里田野到了尽头,剩下的是大片大片的青草地。若能在上面打滚发呆,仰望蓝天白云,那多惬意?
我渐渐沉浸在这美好的宁静中了。车厢中丝毫无声,人们都专注在美景中了,唯有火车的嗡嗡声在耳边回荡。我在如此的乡村中不觉度过了一个小时,远处天与田交汇处开始有些青山了,在雾中若隐若现;又过了许久,前方的山也多了。我不禁好奇山后是什么呢?无从得知。这便是出游中最迷人之处了。下一步,下一程是什么?需亲历才能得知。在路上,我追求快乐和智慧,享受美好时光。
——2023级9班宋昀泽
在大巴上,我望着窗外未曾见过的一方天地。很明显,这儿的建筑风格和我们所熟悉的北方建筑不同:白墙灰瓦。她们任轻风拂去,任时光流逝,也怪不得绍兴是众多文人、思想家、书法家心灵的港湾。那白墙似乎并不寻常,隐隐约约地透着古时的气息,那白色不是现代没有底蕴的白,而是素雅的白,它是少女的肌肤,凝洁似玉脂。那墙藏在时光后,云里雾里的,只是默默地注视着我们。
总算到了。下了大巴,迈过故居旧址门前的第一个门坎,就算是进了旧时王阳明宅院的正门。我不由得有点兴奋,又转刻肃穆起来。门前的碧霞池池水青绿,如绿宝石一般,能够映照出现在一切的影儿来。
——2023级7班才艺
我们近距离探访了阳明先生的故居,看着嘉庆年间留下的石柱石板,石柱残存的基座仍留存着大火肆虐后的痕迹,碧霞池中捞出的青花瓷片闪着似真似幻的芬芳,走过略微坑坑洼洼的小路,脚下的路似仍有余温一般,眼前仿佛浮现出百年前的阳明先生带着弟子徐徐在此行走,或许历史就藏在一砖一瓦之间。抬眼可见雕刻精美的榫卯,窄窄的楼间能看见一小片洁白的天空,房梁间有映着金光的牌匾,“知行合一”是刻骨铭心的誓言……而在王阳明故居,这一切历史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让更多人了解阳明堪称奇迹的心学。从一个个规整的正楷字,一篇篇稚嫩却又巧妙的诗词,一幅幅画中一袭红袍站在朝中温柔又坚定的人,都是王阳明先生曾经来过的痕迹。在乌烟瘴气,宦官专权的朝中,王阳明像是一股清流,如同他的家乡绍兴一般淡泊,他南征北战,平定战乱,用心体悟,思考生活,晚年回到绍兴讲学,将心学代代相传。在临终之际他留下“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的千古之词,也算是给了先生以心为宗的一生一个豁达的结局。
回首,天上已下起蒙蒙细雨,又见那尊阳明先生像,在雨中依旧望向远方,他的目光早已穿破时代的混沌,带着心中的赤诚和思考,为后世留下不朽的思想传奇。大概也正是绍兴这样的小城,得以让人静思,在雨中纯净你的灵魂。
——2023级9班侯禹希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不禁缓缓向前走。第二进屋是先生的家宅,两侧有两幅巨幅壁画,分别描绘了有关王阳明的几则故事。先生的书桌在一面屏风的一侧,桌上摊铺着一卷字。灯光下,那墨迹似乎还未干,饱蘸浓墨的毛笔还在笔架山上搁着,我下意识的抬头,想要寻找那位未走远的先生,可是周围的人挤作一团。我伸起头,在人影中似乎看到了先生,可又一闪而过。我再寻,却已了无踪迹。我伫立在书案边,忽地明白了,人人只要心中有心学,行事中做到知行合一,人人皆是先生,是圣贤。
怀着敬仰的心情,我步入第三进屋,这里是讲习的场所,阳明先生曾在这里讲诵心学。玻璃地面下方是旧址的地砖,“兴许阳明先生就曾经在这里讲学吧。”我望着他们想到。
就这么,我走出了故居,天上落下的雨点更密了些,淅淅沥沥,我忽然抬头,先生似乎就坐在屋顶上,望向远方。我想向他喊道:“先生有什么要说的吗?”可先生已然在向我回答到:“我心光明,亦复何言?”我笑了起来,想到,这便是心学。
——2023级9班曹致远
【撰稿:山大附中远山文学社绍兴线 摄影:山大附中远山文学社绍兴线带队老师 审稿:山大附中远山文学社绍兴线带队老师、马川悦、侯睿霖、王殿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