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校园
    MEI LI XIAO YUAN
童心向党,足迹铿锵;小手劳作,稻谷飘香
发布时间:2025-11-12      点击次数:680

最美的课堂在路上,最美的成长在实践中。这个秋天,山大附中小学段三年级组的孩子们走出熟悉的课堂,用双脚丈量历史,用双手体验生活。小青禾班的孩子们在红色研学中追寻先辈足迹,小梧桐班的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感受泥土芬芳。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共同触摸这个真实而温暖的世界,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成长课。

图片1.png 

一、 活动缘起:阅兵余韵映照初心,家校共育恰逢其时

刚刚过去的“九三”大阅兵,其恢弘场面、铿锵步伐、国之重器,无疑是对历史最深情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有力的宣示。那份由视觉震撼转化为内心激荡的爱国情怀,正需要被引导、被深化、被践行。家委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教育契机,决定将课堂延伸至户外,选择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英雄山作为目的地,让阅兵场上感受到的国家力量与脚下这片英雄土地的历史脉动相连接。与此同时,孩子们迈入三年级,是新阶段的开始,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学科老师、新的学习要求,或许在部分孩子和家长心中激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与疑问。如何更好地适应?如何有效沟通?本次活动,我们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科学罗老师、数学张老师一同参与。这不仅是对活动安全与深度的有力保障,更是搭建了一个轻松、自然、高效的家校沟通平台。在青山绿树、历史氛围中,与老师们面对面交流,无疑比在教室里或电话中更具亲和力,更能敞开心扉。这是一场秋游,更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约会”,旨在共同助力小青禾们顺利扎根新土壤,茁壮成长。

图片2.png 

二、 活动历程:步履铿锵溯历史,赤子之心献祖国

清晨的阳光洒向赤霞广场,为庄严肃穆的毛主席雕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环节一:瞻仰伟人

孩子们身着整齐的校服,列队肃立。在家委会代表和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缓步上前,行少先队队礼。这一刻,喧嚣远去,只有崇敬在无声流淌。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庄重,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全貌,但伟人的形象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种子,已悄然播撒心田。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环节二:走进纪念馆,触摸历史年轮——济南战役纪念馆

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实物、一幕幕逼真的场景复原,将七十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决定城市命运的战役生动再现。孩子们跟随讲解员的叙述,仿佛穿越时空,听到了冲锋的号角,看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英姿,感受到了胜利的来之不易。从阅兵式上的现代化强大国防,到纪念馆中先烈们用简陋武器赢得的胜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了“昨天”与“今天”的因果,理解了“英雄精神”跨越时代的内核——是为了守护脚下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环节三:攀登纪念塔,意志淬炼。

通往革命烈士纪念塔的百级台阶,成了一场意志与体力的小小考验。家委会别出心裁地组织了“百级阶冲刺比赛”,但这并非纯粹的竞速,更是对坚持和协作的鼓励。孩子们或一鼓作气,或相互搀扶,小脸上沁出汗水,眼神却愈发坚定。每一步攀登,都是对革命先辈跋山涉险、不畏艰难精神的体验式致敬。当高耸的纪念塔终于矗立眼前,成功的喜悦与登高望远的开阔,让所有疲惫烟消云散。

图片10.png 

环节四:塔前致敬,歌声献礼

全体师生家长肃立,面向纪念塔,为在济南战役乃至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致敬。空气凝重,唯有风声掠过松柏,似在诉说无尽的哀思与敬仰。孩子们挥舞起手中的小红旗,瞬间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祝祖国生日快乐!繁荣昌盛!强国有我!”孩子们的集体祝福声响彻云霄,这是小青禾班在国庆前夕献给祖国母亲最真挚的礼物。

图片11.png 

环节五:自由探索,品味秋韵

家长们根据各自安排,有的带领孩子继续攀登英雄山,于山林幽静处欣赏泉城秋日美景,感受自然与历史的交融;有的则漫步至英雄山文化市场,孩子们好奇地浏览着各类红色纪念品,挑选具有特殊意义的小物件,或是品尝济南特色美食,让红色记忆与地方文化一同沉淀。这段自由时光,既放松了身心,也丰富了活动的层次。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三、 活动收获:精神传承润无声,家校同心促成长

此次秋游研学活动通过“历史场景再现(纪念馆、纪念塔)”与“现实成就感知(阅兵精神引领)”的双重维度,孩子们深刻感悟到,“英雄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就蕴藏在为国为民的牺牲奉献中,体现在今日祖国强大的综合国力里,更应践行于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树立起“强国有我”的担当意识。

而对于家长而言,这次活动同样收获颇丰。在游览间隙,与罗老师、张老师的交流轻松而深入。关于三年级学科特点、孩子学习方法、习惯培养等疑问得到了老师们的耐心解答与专业建议。老师们也通过观察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更全面地了解了课堂之外的他们。这种非正式的沟通,极大地增进了家校之间的理解与信任,缓解了新学期带来的焦虑,为构建和谐共育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次活动将“阅兵精神”与“英雄足迹”巧妙融合,让家国情怀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这又是一次温暖的家校互动,为新学期的顺利启航注入了信心与动力。相信,这次特殊的秋日之旅,必将成为小青禾们成长记忆中一颗璀璨的星星,激励他们以英雄为榜样,承阅兵之壮志,努力学习,茁壮成长,未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踏着英雄的足迹,承载时代的精神,小青禾们正迎着国庆的朝阳,蓬勃向上!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小梧桐”们迎来了独属秋天的丰收之约,“大梧桐”们也纷纷放下手里的工作,全力给予孩子爱的陪伴。9月20日,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小学段2023级4班的全体同学和爸爸妈妈们一行80余人,一起走进充满神奇的山间农场,化身小农夫、小厨师、小艺术家,解锁了一场劳动与收获的奇妙旅程!

图片16_proc.jpg 

舞蹈热身,满满快乐多巴胺

终于到达目的地,随行教官带领大家一起做热身活动。孩子们在前,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蹦蹦跳跳,释放着孩童的纯真。爸爸妈妈们在后,也跟随音乐甩开手脚。虽然可能手脚不协调,但参与的心意和快乐却一点也不少。一曲结束,集体留念,80多位大小梧桐的笑脸定格出最温暖的画面。

种豆得豆,一颗豆子的魔法之旅

在农场叔叔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田间,亲手播种下了一行行的黑豆。种豆活动结束,孩子们又来到了豆浆制作工坊,石磨吱呀吱呀转起来,黄豆变成乳白的浆汁,孩子们轮流上手,合作推磨。“原来我们喝的豆浆是这样来的!”孩子们把热乎乎的自磨豆浆端到爸爸妈妈面前,又开始了学习制作豆腐,剩下的豆渣也没浪费,做成了香喷喷的窝窝头。一颗颗小豆子就这样变身成餐桌上的美味,孩子们惊叹不已。

图片19_proc.jpg 

图片20_proc.jpg 

深挖慢烤,地瓜的甜蜜变身

“我挖到超大一个!”农田里不时传来惊喜的欢呼。小农夫们弯着腰、拿着小铲,仔细地在泥土中寻找地瓜宝藏。虽然手上沾了泥,脸上却笑开了花。最期待的环节来了——烤地瓜!炊烟袅袅中,地瓜渐渐飘出焦香,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挖、亲手烤的地瓜,啧啧称赞:“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味道!”

图片21_proc.jpg 

图片22_proc.jpg 

粮食变成画?创意美学大开眼界

黄豆、红豆、黑米、小米……这些平时躺在厨房的粮食,在孩子们手中神奇地“跳”到了画板上。他们用谷物拼出小熊、花朵、秋天的树林,原来劳动收获的粮食,不仅可以吃,还可以这么美!

图片23_proc.jpg 

图片24_proc.jpg 

彩虹滑道,笑声飞起来

活动的最后,大家冲上彩虹滑道,一个个身影从顶端飞驰而下,笑声、欢呼声回荡在山谷间——那是属于童年最肆意的快乐。

这一天,孩子们的小手脏了,小脸红了,但眼睛更亮了,他们体验了劳动的不易,更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他们学会了合作共享,也更懂得了珍惜与感恩;孩子们不仅仅完成了一次秋游,更是完成了一堂扎根在大自然里的成长课。

当山间农场的石磨转出乳白豆浆,当彩虹滑道上的笑声漫过山谷,梧桐班这场秋日研学,早已不是一次简单的户外研学体验——于梧桐班而言,春游秋游班级团建已成为陪伴孩子们成长的“专属标配”,它是班级3年来家校共育理念的具象落地,更是梧桐向心力最生动的缩影。

梧桐班的每一次研学活动,始终以参与人数最多的纪录,书写着独属于这个集体的团结密码。家长们放下手头工作,以行动践行“教育合伙人”的承诺,是班级从“个体家庭”汇聚成“成长共同体”的见证。3年来,正是这样一次次“全员参与”的研学实践,成了班级凝聚力的粘合剂、班风建设的实践课,让家校共育不再是口号。“团结、感恩、向上”的班风也在每一次自然课堂里扎根生长,这样的成长课,远比课本知识更能滋养童年,也让梧桐班的每一步前行,都充满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小脚丫走过了历史的长廊,小手儿触摸了丰收的田野。当红色记忆与劳动赞歌在秋日里交汇,我们看到了山大附中小学段三年级同学们最动人的模样——既有凝望历史时的肃穆与思考,也有挥洒汗水时的欢畅与坚韧。愿这份独特的秋日记忆,能化作滋养他们未来成长的阳光和雨露,心怀家国,脚踏实地,茁壮成长。

撰稿:三年级四班 三年级五班 于学莹

照片:三年级四班 三年级五班

责编:沙磊

编辑:刘海鹏

  • 集团微信
  • 附中微信

版权所有 © 2011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ICP 备案号:鲁ICP备05001952号-13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北路177号

咨询电话:88378724、88375996

公开邮箱:sdfz@sdu.edu.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北路17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8377096
传真:88378724   
校长信箱:sdfz@sdu.edu.cn